匠心造农机 青春绽芳华

首页    公司动态    匠心造农机 青春绽芳华

 “突突突突……”水乡田园,一辆外形流畅、形似山地车的机耕船,在水田里轻快奔跑。

  田埂上,一名青年男子凝神观看“试车”,露出微笑:这批机耕船可以出厂了。他叫邵艳华,39岁,湖北万英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。

  在万英机械,每台农机的装配、调试,下田试作业,他都要亲眼看、亲手试。12年来,经他手送出的各类农机有5000多台套,发送到全国各地。

  从一张白纸起步,到试制研发、生产机耕船、除草船、水上自动保洁船等农机,到盘弄出一家有规模、有口碑的农机厂,邵艳华以超乎寻常的毅力,付出难以想像的心血和汗水。

  邵艳华从小爱琢磨。他父亲在镇农机厂上班,有时带回一些废旧零件,他就暗暗鼓捣搞“发明”。2005年大学毕业,他如愿进入重庆船舶重工集团从事机械设计。3年后,他辞职回到郭河镇建华村老家,注册成立万英机械有限公司,研制农业机械。

  国内专业生产农机的厂家不多,适应江汉平原水网湖区耕作的农机更少。有的价格贵,有的质量不稳定,售后跟不上。

  他正是看准了这一市场,才从零开始,闯出属于自己的路——自主创业,研制适应湖区耕作的各种农机。

  他以手工画图、铁锤敲打的最原始方式开始,将变速箱、耕具和张紧轮等控制机件铆接在一起,多次试验,造出了第一台船状机耕农机。他给它命名为“万英机耕船”。

  下地试作业,轰、轰、轰,能跑!可是,开了一会儿,咣,前面轮子掉了;修了再启动,砰,机尾耕具又卡死了……

  邵艳华仔细检查。原来是材料问题,他选的材料太脆,轴杆一承力就硌断了。

  于是,他从设计开始,从动力、运行、操纵、耕具等系统入手,将所有手工图纸重新计算、审核,再精绘,对照图纸逐一拆装,直到找出所有“症结”,最后上模具、做工装。

  终于,第一代产品成型,有了首批订户。出厂后,根据农机手的反馈和反复作业试验,邵艳华又研发了第二代。

  第二代机耕船着眼于“性能稳定、耐用”。他试着用硬度、韧性和耐磨性更好的铬锰钛替代普通钢,用液压系统替代皮带传输,提升动能,增强操作便捷性。经数十次试验,获得成功。

  为提升效率,他又试验把机耕船的犁状耕具换成旋耕刀具,相当于由一把犁变成了几把犁。他先设计一个圆柱形轴杆,再在杆上加装刀片。可是装好后一试,刀片一断好几个,而且机器跑起来左摇右晃。只好推倒重来。

  一门心思做刀具,茶饭不思,睡觉不甜。冥思苦想后他猛然醒悟:将轴杆横截面划分成几个等份,每个等份再按3条旋转状的主轴线均匀铸上刀具组。为防止耕刀脱落,全部用十字咬合方式整体铸装。改、装、试……摸索一个多月,终于造出了性能稳定的旋耕式机耕船。

  批量生产投放市场后,农机手普遍叫好。可是,他又想驾驶起来更舒适、更灵活,性能更稳定、外观更漂亮,于是不断革新、改良,先后又研制出第四代、第五代、第六代机耕船,广受江汉平原地区农户欢迎。

  近些年,水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强,而现有沟渠水草漫天、河道臃塞。邵艳华意识到,这又是一个极好的市场机遇。

  与机耕船研制同时起步,他尝试研发水上除草船。在他的设想中,除草船像剃头刀一样,沿河而行,所到之处,水草尽除,割剪、收集、转运“一条龙”完成。

  根据这些需要,邵艳华画出草图,确定了“动力”“剪草刀具”“驾驶操纵系统”等几个核心部件的铆接、互联。没有参考资料,更没有样板,完全凭想象摸索。

  他坚信,没有比脚更长的路。他经常通宵达旦地绘图、打磨、修改,再组装、测试、联调,获取一个个参数。一次不行,就两次、三次,直至成百上千次。有时,他干脆揣着纸笔一个人到田野上蹓跶,比划,灵光一现立即蹲身,涂涂画画。更多时候待在车间,锯、磨、切、装,用实物反复“试错”。车间里,试验留下的钢板,可以叠铺满地,价值60多万元。这些钢板,“就像是我们的‘草稿纸’!”

  试验、失败、再试……终于造出了第一台水上除草船,不断改进、完善。试用两把竖式剪具替换水平剪刀,将动力箱体改成模块化结构,机械传动改为液压传动……历时2年多,改进成型的水上除草船终于完成。

  正是凭着这种拼劲、靠着坚持,邵艳华在农机技术攻关之路上越走越从容。

  “万英”除草船先后拿到了“旋耕动力连接”等6项技术专利、获得“刀头设计”等7项专利。2017年,除草船项目登上中央电视台《我爱发明》栏目。“保洁船应用于河湖长制治理河流”项目,在2019年湖北省第二届“工友杯”职工创业创新大赛中,获得“优秀项目奖”。


2020年10月16日 11:20
浏览量:0
收藏